患帕金森病有哪些癥狀?如何預防和治療?一文了解
來源:央視新聞客戶端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11 15:31:11
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,今年的主題是“關注心理健康,全面全程管理”。帕金森病可見于從青少年到老年的各個年齡段,對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覷。帕金森病有哪些癥狀?如何預防和治療?有關帕金森病,我們是否存在誤解?一起來了解↓↓↓
什么是帕金森病
帕金森病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退行性疾病,由于黑質(位于腦干的富含黑色素細胞的核團)發(fā)生病變,無法正常分泌多巴胺而導致的,最早由英國醫(yī)生詹姆斯·帕金森(James Parkinson)發(fā)現。全人群患病率約為0.3%,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成倍增加,男性發(fā)病率稍高于女性。
帕金森病的高發(fā)人群有這幾個特點:
老
平均發(fā)病年齡約60歲,而且發(fā)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。
壓
腦力勞動負擔重的人是高發(fā)人群。不到40歲“年輕患者”中,性格急躁、壓力大是很多人的共性。
毒
經常使用、接觸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化學用品的人。
傳
即遺傳因素,直系親屬患有帕金森病,患病的風險增加4%~9%。
患病后可能出現哪些癥狀
帕金森病具有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,其中運動癥狀是診斷帕金森病的門檻。
靜止性震顫
很多患者出現手的顫抖,術語稱為震顫。手指如同數錢和搓藥丸,幅度不定,頻率大概每秒4~6次,多以粗大的震顫動作為主,會逐漸蔓延到四肢,肌肉僵直。也見于下頜、唇等部位。
震顫并非所有帕金森病患者必備的特點。有些患者就僅有肢體的僵硬感,沒有震顫,被稱為非震顫型帕金森。
動作遲緩及減少
在帕金森病的眾多癥狀中,動作遲緩是核心癥狀。比如:自主運動如行走時上肢的擺動、起床、翻身等日?;顒訙p慢;刷牙等精細動作不靈活;缺乏面部表情,出現“面具臉”,可能還會伴有不眨眼、雙眼凝視等;寫出的字小而彎曲,難以辨讀;異常步態(tài),走路搖晃小碎步,缺少正常行走時伴隨的手臂前后擺動,轉彎時常出現不穩(wěn),停止行走時出現困難。
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包括嗅覺失靈、情緒低落、睡眠問題等,其中最常見的是焦慮和抑郁。約70%的帕金森患者伴有焦慮癥狀,常感到緊張不安、坐立不寧等;約50%存在抑郁癥狀,常表現為興趣減低、食欲減退、易疲勞、易哭泣、憂慮、失眠、自覺無用無能、自我評價降低等,嚴重時會出現自殺傾向。
還有一種睡眠障礙表現為在睡夢中大喊大叫、拳打腳踢,仿佛做噩夢一般,甚至于從床上掉下來,被稱為快動眼期睡眠行為障礙。這種表現經常早于帕金森病數年出現,是當前非常重視的一種早期臨床現象,認為是帕金森病的預警征象。
帕金森病如何預防和治療
帕金森病發(fā)病是多因素的,目前認為是遺傳和環(huán)境共同作用的結果。預防帕金森,可以試試這些方法:
發(fā)現有上肢震顫、手抖等先期征兆要及時到醫(yī)院就診。
多做主動運動。運動可以防止和推遲關節(jié)強直和肢體攣縮。
多吃蔬菜、水果等。避免刺激性食物及煙酒以減輕便秘,克服情緒激動、緊張,保持愉快的心境。
認真治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脂血癥。
此外,適當飲用咖啡也可以預防帕金森病??Х戎泻写罅靠Х纫?,咖啡因可以通過拮抗大腦中的相關受體以起到預防作用。還有研究顯示,咖啡因可以激活大腦多巴胺能神經保護的信號通路,進而起到防止神經細胞凋亡的作用。
如果家人患有帕金森病,我們試試這樣幫TA!
鍛煉面部動作
可以做一些面部動作的鍛煉,如皺眉、微笑、大笑、噘嘴、鼓腮和吹哨等動作。
手指多活動
經常伸直掌指關節(jié),可用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的手指向手背方向搬壓,防止掌指關節(jié)畸形,反復練習手指分開合并的動作。
敦促進行全身運動
常進行側彎、轉體運動,并注意腹肌鍛煉及腰背肌的鍛煉。
關注心理狀態(tài)
約35%~45%的帕金森病人伴發(fā)抑郁,家人的疏導、心理醫(yī)生的治療是戰(zhàn)勝疾病的重要支持。
堅持康復訓練
堅持有氧運動不但能保持肌肉力量和神經敏感性,還能預防緩解便秘失眠等并發(fā)癥。
注意護理細節(jié)
居室的光線、床邊的護欄、浴室的防滑等方面,需注重每一個細節(jié)。
關于帕金森病這些理解是錯誤的
帕金森病=老年癡呆?錯!
老年癡呆主要癥狀是智力下降、記憶力減退,病人常常疑神疑鬼,而帕金森病患者的智力和記憶力都是正常的,主要癥狀是肌肉僵硬、手抖、動作遲緩等。
手抖=帕金森???錯!
帕金森病的手抖癥狀有這些特點:靜止時明顯、精神緊張時加重、加重做隨意動作時減輕、睡眠時消失。
手抖≠帕金森病,引起手抖的原因還有很多:劇烈運動、緊張,或服用某種特殊藥物后都有可能發(fā)生手抖,甲亢病人也會出現震顫。人在感染、一氧化碳中毒、腦動脈硬化等情況下,都有可能出現顫抖,要及時就診。
得了帕金森病壽命縮短?錯!
雖然帕金森病目前無法根治,可能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工作,但帕金森病本身不是一種致命的疾病,一般不會影響壽命。
(央視新聞客戶端 本文綜合自健康中國、北京協和醫(yī)院等)
責任編輯:邢敏